強灌漿料可低于0.30.為了調整灌漿料的工作性,還大量使用多種化學外加劑,改變了新拌漿體的結構和性能,應此昂復合膠凝材料的水化過程及其性能,使其水化過程更加復雜。因此,高性能灌漿料水化結構分析時,必需綜合考慮化學外加劑和礦物外加劑對灌漿料性能的影響。
中國建筑資料科學研究總院采用多種微觀分析的方通常剛性能灌漿料的復合膠凝資料中礦物外加劑的比例可達30%~50%水膠比不高于0.40~0.42對于高法(TG-DA T,XRDSEM和壓汞法測孔等)研究和分析高性能灌漿料的復合膠凝材料在低水膠比條件下的水化硬化過程。研究發現,磨細礦渣在水泥水化硬化過程中反應性較大,水化早期即形成較多的膠凝產物,提高了漿體微結構的密實度,不只減少了CaOH2漿體中的含量,而且也改善了CaOH2形態,普通細度的礦渣由于顆粒相對較粗而反應較慢。比表面積在600㎡/g以上的磨細礦渣在水泥水化硬化過程中,能夠表示出于普通磨細礦渣所不同的作用,摻磨細礦渣水泥的水化速度高于硅酸鹽水泥的水化速度,這是因為細小的礦渣粒子迅速與CaOH2反應產長膠凝物質,從而加速了水泥熟料礦物的水化。磨細礦渣的反應活性較大,水泥水化的早期階段即參與水化過程,小號CH晶體,促進水泥的水化,磨細礦渣和硅灰復合使用是表示出明顯的疊加效應,能促進水泥漿體中Aft晶體的生長,使漿體在早期即可形成比較堅固的結構骨架,同時有提高了C-S-H凝膠的生成數量,改善了硬化漿體的微觀結構。復合膠凝材料系統在提高灌漿料中砂漿基體強度和集料與漿體之間的界面黏結性能方面有顯著的作用。
清華大學閻培渝等人對大產量粉煤灰體系性能及結構進行的試驗發現:摻入粉煤灰的水泥凝膠體在水化產物中氫氧化鈣的含量明顯減少,內部結構比未摻粉煤灰的水泥灌漿料相比顯得有些疏松。隨著齡期的延長,粉煤灰的二次水化開始,凝膠體開始變得密實。
總之,高性能灌漿料中的礦物外加劑一般都具有反應活性,有些反應活性還較大,水化早期即形成較多的膠凝產物,提高了漿體微結構的密實度,減少了CaOH2漿體中的含量,也改善了CaOH2得形態,使漿體在早期即可形成比較堅固的結構骨架,改善了硬化漿體的微觀結構。正是這些改善的水化結構保證了高性能灌漿料中砂漿基體強度,集料與漿體之間的界面黏結強度都有所提高。